2014年初冬甘洛縣秋林小學助學活動
12月6日,農歷十月十五,是古老的“下元節”,此時,正值農村收獲季。根據中國歷法,這一天也是一年中最后一個月亮節,是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節日。這天成都淫雨霏霏,東方尚未破曉,我們卻已早行。在我們的背包里,車廂內,裝滿了即將送達甘洛縣秋林小學的物資。
秋林小學是愛心背包幫扶較為頻繁的一所學校,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,屬于漢彝混居地,嶺高谷深,一座座大山將它與外界相隔。和以往一樣,我們攜帶了書本、糖果、文具、帽子圍巾等物品,還給老師準備了油和大米。物資把出征的四輛越野車填塞的滿滿當當。
秋林小學,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團結鄉,一個叫做挖姑錄村的偏遠山區。那里不通公路,只有一條一旦下雨便泥濘不堪無法行車的黃泥巴土路。
(愛心背包“一對一”助學部隊員驅車行進 董青青攝)
(右前方的瓦房便是秋林小學 董青青攝)
當地主要物產是玉米,這個季節,我們開車沿著崎嶇山路行進時,三米高的玉米桿兒已經鋪滿山頭。村子里絕大部分房屋都是土坯瓦房,屋內陳設極其簡陋。同樣簡陋的還有秋林小學,窗戶沒有玻璃。
(當地房屋多為這樣的土坯房子 董青青攝 )
(愛心物資抵達秋林學校 )
(學生們幫忙搬運物資樂開了花 董青青 攝)
(愛心背包隊友吳小彬、馬阿呷、王學軍、李萍、石磊在清點物資并給孩子分發禮物)
(愛心背包隊員張凱以及愛心朋友清點物資)
(孩子們期待著領取文具和禮物)
(愛心背包隊友李寧、張凱、王學軍清點物資)
(秋林小學校長阿時木牛老師簽收物品)
愛心背包“一對一”助學部分隊友和秋林小學前期已受捐助的孩子以及學校老師合影
【家訪資料】
(愛心背包隊員穿梭于各個小家之間做家訪 董青青攝)
我們家訪的這6個孩子成績都不錯,學習的欲望較強。在這座大山里,還有更多和他們一樣的孩子,渴望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現狀,但是家境貧寒,讓他們或多或少肩負了更多壓力。他們盼望和外面的世界接觸,渴望有愛心照耀。
以下是幾組家訪的照片。為了保護孩子隱私,文中的名字都做了處理,有捐助意向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們。
①郭家(當天已被隊友石磊定向幫扶)
(小女孩家的房子 李寧攝)
小女孩和哥哥、爸爸一家三口住在土坯房內,屋內無家具,養雞10只,養豬3頭,農田3畝,全年收入2千余元。小郭的媽媽在當地以美貌聞名,后打工離家出走,臨走時把家里僅有的豬也帶走了,留下了年幼的兩個孩子和文弱的老公。
上圖左邊是爸爸在灶房里搭建的床鋪,右邊是小女孩的房間。而哥哥則住在閣樓上的草堆旁(下圖所示)。小女孩目前在秋林小學上五年級,距離家近,但初中在較遠的甘洛縣上學(哥哥初一,現就讀學校)需寄宿,每周五需走4-5小時,或坐摩托車花10元才能回家。
你沒有看錯,這個由木條搭建的“小閣樓”是堆放柴火雜物的地方,也是小女孩哥哥的“臥室”,倚靠著墻角,不知做過多少思念媽媽的夢。
在愛心背包隊員石磊、李寧家訪過程中,兩兄妹談及母親便嚎啕大哭,看得兩位隊員也眼淚漣漣。在物亦昌達的今天,很難想象竟然還有這樣的家庭存在,而且,不止一個。
②小木家
(天近黃昏,愛心背包隊員來到小木家 董青青攝)
(愛心背包隊員李萍、張凱和小木在聊天 董青青攝)
小木一家六口人,彝族,家中有父母和兩個姐姐一個哥哥。他今年只有10歲,在秋林小學讀四年級。成績優異,墻上貼了許多優秀學生的獎狀。
小木一家全年靠種玉米維持生計,有15畝山地。父母身體不好,父親右邊肺部脹氣,不能做重活;母親有眼疾和胃病。
(父親在灶前休息 董青青攝)
(母親在做晚飯 董青青攝)
因為得知我們要來,小木家特意殺了一只雞。需要說明的是,愛心背包隊員做家訪盡量不打擾村民,但是彝族人異常好客。婉拒不成,我們用過餐后都會付給主人幾百元餐食費。
③ 王家
小弟弟今年四歲,在秋林小學讀二年級,背后是他的獎狀。
父親患有嚴重內風濕關節病,已經辦理二級殘疾證。大哥、二哥都在初中讀書,需要支付大量的車費、生活費、教輔費。家中僅靠母親一人耕地、喂豬承擔所有的支出。家庭特別困難。
④ 小培家
(小培<右邊帶紅領巾者>的全家在房前合影 董青青攝)
小培一家六口人,有一個妹妹。小培的爺爺患有腿病,要依靠木棍才能挪動身子,而奶奶又耳聾。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經??床?,需要花很多錢。爸爸媽媽需要照顧全家老小,所以不能出去打工掙錢,只能在農村靠種植玉米養活一家人。
(愛心背包隊友做家訪 董青青攝)
坐在板凳上的男子是孩子的父親,寫滿滄桑的面頰、爬滿老繭的手掌很難讓人相信他只有33歲。父親穿一身舊衣裳,高大的身板有些單薄。一張瘦條臉上總是露出笑容,他說孩子一定要讀書,不能像他這一輩這般苦。細心的朋友可以看到,父親褲子膝蓋部分已經磨出了一個大洞。他說這條褲子才穿了三年,由于常年勞作,兩層的褲子磨損較為嚴重,特別是膝蓋部分補了又補,沒有余錢買新的,更不舍得扔。
(小培和妹妹 董青青攝)
小培今年8歲,三年級,學習成績很好,家里貼了她的兩張獎狀。問及她最大的愿望,她說她很渴望像別人的小孩一樣,能夠上好一點的學校,多學一些知識,長大后照顧她的家人。
⑤小欣家
(小欣一家 吳小彬攝)
11歲的小欣今年讀5年級,學習認真,品學兼優,深受老師同學喜愛。小欣一家四口,有一妹妹四歲半,還未上學。父親在2013年成都醫院做肺大泡手術,今年又做了膽結石手術,至今未恢復健康。媽媽在2011年石棉醫院查出椎間盤突出,脊椎炎。
小欣在秋林小學讀書,因父母有病在身,已經用光家中積蓄。家里有土墻房屋,只有一部舊式電視機。目前家里全靠父親種植四畝多玉米地創收。每年能收入4000至5000元。
家境貧寒,小欣本人則更渴望能到縣城去讀書學習,有一個好的未來,照顧家人。
⑥ 小科家
(左邊是小科 王學軍攝)
小科是一位聰明可人的女孩兒,今年11歲,在秋林小學讀五年級。
家有土墻房屋三間,無家用電器。地四畝,種植玉米,2014年收入4000元;喂養豬2頭。大姐外出打工,二姐在家務農,無其他收入。彭科明學習認真,刻苦,擔任班學習委員,愿意通過努力學習走出大山。
這次助學活動由愛心背包“一對一”部門發起,共13人參與。從成都到秋林行車六七個小時,翻山數座。當你一路顛簸達到這里的時候,首先迎接你的是山里孩子純凈的笑臉。當你下了車,還來不及反應,他們就把一捧剛采摘的三葉草送到你手上,并輕聲細語地說一聲“謝謝你?!比缓笠涣餆熀π叩囟愕脚笥焉砗?,不時地探出頭來看你的反應。
就是這樣一幫孩子,由于被大山阻隔,很少有機會走出這里,渴望知識的眼神和見到陌生人的羞澀和好奇,讓你的舟車勞頓頓時消失。大山里的教育貧乏,教學設施簡陋。一位在這里教授數學二十一年的袁老師,將青春都置于大山教育,可是連電腦都沒用過,更不用談數字教學。
大涼山貧瘠的土地,連村民一年的收成都保證不了,家無長物。近些年不少家庭都選擇了外出打工,所以留守兒童在這里也愈漸愈多。對于這里的孩子們來說,上中學和上大學是一種奢望,因為物質貧窮。
(孩子們每天要打四五袋子玉米)
這是一場關于愛的守護。
初冬的秋林小學,夜里下起了雨雪,浮云遮月。孩子們快快戴上了我們送去的圍巾和帽子?!斑@個好看又暖和,我可以把以前的圍巾還給爸爸啦,他也很冷!”漂亮的小妹妹什布戴上新圍巾后沖我笑。他們可愛,懂事,獨立,堅強。在放學后的每個晚上,變成小大人打玉米,做飯,喂豬,做家務。山里的夜來得特別早,和家人一起吃過晚飯后,還要做功課。
這是一場關于愛的相約。
這次助學活動,作為愛心輔導員志愿者的馬阿呷也加入進來。這位來自鹽源的彝族姑娘目前在達州讀職業學校,平時和秋林小學的學生書信溝通是她主要的助學工作。剛到秋林的第一天,她就收到了近十封小孩子的回信,邊看邊落淚。其實,來到秋林的第二天就是彝族的春節,哥哥姐姐都回去了,闔家團圓就缺了她?!皼]關系,過年每年都過的,這次助學比較重要一些?!卑⑦冗@樣安慰著自己。我們圍著火堆,烤著土豆給阿呷過了一個別樣的春節。
這是一場關于愛的傳遞。
秋林小學孩子們都穿著干凈整潔的藍色“校服”。校長阿時木牛說,這些衣服都是他以前一個秋林小學的學生捐助過來的,現在這名學生在川大讀書,前段時間還被交流到英國學習。他講到許多走出大山的學生,眼睛都放著光,他說他很喜歡呆在這里,看著一個個孩子長大,看著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,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。正如衣服上紅色的小字“讓愛傳遞愛”,我們在做的也正是這樣的事情,因為這些山村教師的堅守,每個受到關愛的孩子都懂得感恩和回報。
愛心不會終止,接下來愛心背包還會有更多的助學活動,歡迎大家報名參與。
PS:2014年甘洛秋林小學物資眾籌已經展開,點擊愛心背包淘寶鏈接參與:
http://item.taobao.com/item.htm?id=42867767643
當您拍下1元,相當于為山里孩子買了1套三角尺、直尺;
當您拍下4元,相當于為山里孩子買了1根跳繩;
………
………
當您拍下76元,相當于為山里孩子買了1本《新華詞典》;
這些點滴心意都是為了山里孩子們的健康成長。
愛心不分大小,謝謝您的支持!
愛心背包
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
首頁 | 關于我們 | 新聞中心 | 愛心活動 | 社會捐贈 | 合作伙伴| 出版物 | 聯系我們 | 管理
Copyright © 2009-2018 愛心背包志愿者活動 Caring Backpack Volunteer Activities, All Rights Reserved
Soar.Ray.Brightly, Chengdu, Sichuan, China
China 蜀ICP備13019384號-2 www.gdbracketology.com